Amazon
EE转CS的我, 如何用3个月时间走出刷题怪圈、斩获Amazon offer?
大家好,我是来Offer软件工程师旗舰核心课程冬季班的DereX,在来Offer上课已经3个月了,在这个月也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offer,来自于Amazon。
与来Offer课上的其他同学相比,我的学校背景应该是弱于大多数同学的,并且是作为EE转CS专业同学在找工作。
所以,也想借此跟班上其他还在奋斗的好伙伴们说:“ 连我都能在来Offer的帮助下成功从EE转CS、找到工作,大家也肯定没问题的!”
言归正题,接下来,我想谈谈自己对于找工作的感悟和教训,同时也希望让大家在经济不怎么景气的当下,可以从我的背景和经历上得到一些信心。
阶段1:盲目刷题,停滞不前
我从去年暑假开始下定决心从EE转CS,一开始,我主要是以自己刷题为主。想必所有想转CS专业的同学都跟我一样,或多或少听过这样的“别人家的成功案例”:“在美国找CS工作就是刷题,把leetcode刷几遍刷熟就能找到工作了。”
虽然现在的我,对此无法完全认同,但这样的说法,对于当时的我,和其他很多跟我一样转专业的同学来说,是一个“自己很愿意听到的说法”。好像,我们只需要做到“刷熟算法题”这样的事情,就可以迅速且最大化地缩短我们和CS科班的同学之间的差距。** 完全忽略了每个人背景、功力不同的事实。
所以在开始转CS的1个多月中,为了追求速度和“刷题量”,我不求甚解地草草看了一本算法书和报名了XX算法班。虽然我比较感激这两件事帮我快速入门了CS,但是同时“吃快餐”这样的战略也让我在接下来的2~3个月里步步维艰。(还不如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。)
那是一段行动真实却几乎没有进步的时间。
我尝试着总结反省,但始终停留在这样的状态:
Leetcode上的题目完成数量都在增加,每做完一道题也有所谓的总结和深刻理解,但是,拿到一道新题依旧还是没有信心和能力去独自解决......其实就是老师所说的“背题”阶段。
这段时间中,那些已经为了找工作这件事准备很久的同学开始陆陆续续拿offer,再看看自己的状态,很是着急。所以从去年11月,我意识到,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了。
阶段2:改变策略,突飞猛进
比起“治标不治本”地盲目刷题,我决定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,开始追求“触类旁通”。
偶然间知道了来Offer,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期望,但上完孙老师的试听课,真的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!立刻报了名。
孙老师的算法、吕老师的Java和赵老师的design都不用再赘述了,我觉得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高层次了。
更加重要的是,他们教会了我,真正从面试官的角度出发看问题、思考问题、一步步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 这其中的思考过程,贯穿在每一节课之中,随着课程的深入,真的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整个知识体系一点一点地变得更加全面。 这种感觉和之前的那种 “做的题目越来越多却没有长进” 形成的对比,便是来Offer这段时间带给我的。
总之一句话,在这三个月里,一种信心变得越来越强烈:只要我跟着来Offer好好学,只要美国的就业形势不要一下变得太差,我总有一天是可以找到工作的。
对于一个转CS专业只有半年的同学来说,我觉得这种信心真的来之不易。
除了找到工作之外,我从来Offer得到的还有一点很可贵的是,在这里,真的可以感受到来自全美各个好学校的小伙伴,共同为了一个目标、在超级优秀的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努力。 有时真的觉得像是回到了高中,同学间的聊天时常会变成鼓励,让自己不要懈怠,这种经历也着实宝贵。
除此之外,走在领域一线的老师们,对于行业的领悟和经验,如果不是在这里,我觉得对我而言也很难接触到。这些潜移默化的传递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进入职场的同学来说,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Last but no the least
最后,有几句题外话,想说给还没有拿到offer的同学:
可能对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同学来说,找工作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甚至常常觉得:“怎么有时运气起到的作用比能力还大,我努力半天还不如别人只是运气好?”。
我这半年也时常如此想,但是渐渐地,我觉得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。那些我们控制不了,我们想也没有用,应该把时间用在想着怎么把自身的实力提高上。
就像孙老师说的,让自己变得solid,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。
心态有时真的可能是找工作路上的头号敌人,所以让自己内心坚定真的很重要。
最后最后,我深知自己前方的路还有很长很长,希望来Offer可以越办越好,自己也可以在职业生涯的路上,将来Offer当做指明灯,越走越远。